国际救助儿童会  |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案例故事
案例故事
上一张
1/1
下一张
何彬参加周迅慈善演唱会“给小孩”

何彬,13岁,来自救助儿童会全纳(融合)教育试点学校之一--云南文井中心完小。

在出生20多天的时候,由于持续的低烧,导致身体残障,行动不便。

“一开始,何彬还是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我陪他读了整整一年,情况才有所变化。”何彬的妈妈说道。因为考虑到何彬的身体情况以及家里的经济条件,何彬上学的时间比其他孩子要晚两年——他8岁才开始上学前班。“其他孩子上学10分钟就到了,但他需要一小时。”何彬的妈妈补充说。

 

当被问到对何彬有什么期望时,何彬妈妈说:“我想让他跟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上小学、中学、高中,如果可能,还希望他上大学。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未来能够独立,不依赖别人。这也是我对他最大的期望。”

何彬妈妈还提到,尽管一直想让他接受教育,但送他去普通学校就读的时候,她还是犹豫了,“我不知道送他去普通学校就读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何彬的语文老师,王芬,一开始,同样有所犹豫。考虑到何彬的特殊情况,王老师在想,是否特殊学校更适合他这样的特殊孩子,“我之前没有听过全纳教育,以为这些残障儿童只能去特殊的学校,比如:聋哑学校。”顿了顿,王老师继续补充,“如果去不了特殊学校,就只能待在家里,也没人管。而现在,全纳教育,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王芬老师现在是全纳(融合)教育重要一员。在接受救助儿童会全纳(融合)教育培训后,她改变了以前的观点,掌握了一些教育方法,针对特殊学生做一些个别化教育计划,帮助更多像何彬这样的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我们班专门设立一个团队为他们做一些跟踪辅导,引导正常成绩好的、品行好的学生来帮助残障的学生,对学生促进蛮大的。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咨询中心,有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何彬这样的孩子做些手脚康复训练。”

何彬爱唱歌,讲笑话,王老师就鼓励他把喜悦分享给其他同学。回家后,何彬会主动跟妈妈聊起在学校发生的一切,而王老师也会与何彬妈妈联系,告诉她何彬在学校的表现。

 

就这样,在同学、妈妈以及老师的帮助下,何彬渐渐适应融合学校环境,同时,他也改变了很多。

“以前,别人帮助他,他会说谢谢,慢慢的,他把这些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我们教育他,现在他又诚心感谢别人的帮助了。”王老师把何彬这些变化都看在眼里。

 

被问长大后想干什么,何彬毫不犹豫地说:“医生。”

“为什么?”

“医生能治病救人。”

何彬的确改变了,据他妈妈和老师说,以前的何彬不会把真实想法告诉他人,如今他开始表达意愿了。

 

2017年7月16号,何彬还和自己好朋友张雯一起来到北京,参加周迅工作室发起的“One Night 给小孩”演唱会。在台上,何彬自信地与小伙伴一起清唱《同学你好》,“同学你好,每个人都不一样,同学你好,大家都一样。”

 

看着何彬慢慢改变,何彬妈妈说,她很欣慰送何彬去上普通学校,接受全纳(融合)教育。这是她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她还说,对于未来,她会支持何彬的决定,实现他做医生的梦想。

展开更多
折叠内容
了解更多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