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助儿童会  |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开启儿童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大门

洋技巧与土方法

       5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实验室。

      “小明,老师小的时候也曾经犯过错误,拿了别人的文具盒。后来我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让我把东西悄悄地放回去了。所以,做了错事不要紧,关键是要改正错误。”

      “打住!大家看一下,这位同工是在暗示什么?”

      “她在暗示小明拿了老师的钱,并暗示他把钱放回去。”

      “可是,小明到底有没有拿钱,是我们不能确认的。我们做这场谈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围坐成一圈的人们陷入了思索。有人说,就是为了弄清楚小明到底有没有拿钱,有人说是为了开导小明的情绪,不让他觉得自己被怀疑、被孤立了。还有人说是要让小明对这个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

        坐在人群中的老师对后面两种说法点点头,表示赞同。“确实,‘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的出发点也许不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与案主建立正 向的关系,帮助他认识自己,让他自己决定怎样面对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征询大家的意见,有人在点头。“在这里,对小明这个案 例,也许更重要的是弄清楚小明的想法,了解他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最后由他自己决定怎么处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他的决定。”

        这堂别开生面的讨论课,是由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工作系的沈文伟博士主持的儿童社会工作课程。作为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救助儿 童会北京代表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办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培训课程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沈博士给来自民政部儿童福利机构以及流浪未成年人 保护中心的近40名学员介绍了以人为本的儿童咨询基本技巧。

        在一天半的课程中,沈博士向学员们介绍了许多与儿童,尤其是与弱势儿童沟通的技巧。比如接纳、重述、澄清、概括、面质、直接法、自我表露、 开放式问题、沉默、深层感情的反映、游戏治疗法等。而这些技巧的应用,在沈文伟看来,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接纳当事人,尊重、理解当事人的前提之下的。 “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会让我们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动。”

        学员们对这堂不是一本正经,而是充满了小组讨论、案例操作、游戏元素的参与式课堂反映热烈,觉得学到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技巧,回去后可以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

        而在与学员的交流中,来自新加坡的沈老师也认识到课堂上的这些儿童社会工作者在中国面临着多重角色和身份的冲突。以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 例,一方面,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管理的角色,任务是找出进站儿童的家庭住址并把他们送回家;一方面,他们还是这些孩子在站期间的生活、心理辅导老师。管 理和关怀的两重角色,要求使用不同的技巧。他很感慨地对记者说,“我其实很佩服这些学员。一方面是他们非常富有反思精神,很愿意学习新东西。一方面是很佩 服他们在有局限的制度下工作的热情,以及探索出来的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技巧。”他认为,其实在学习外来的社工工作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国本土的社 会工作方法,“学员们在课堂讨论、小组演练中提出来的许多‘土方法’都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精华,值得好好总结。”

社工职业化

        教会学员们各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是这个儿童社会工作培训班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课程还包括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以及与 儿童福利工作相关的各项社会政策与法规。据悉,儿童社会工作培训班的学员包括来自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合作项目点的工作人员在内的近40人,主要是儿童福利 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与许多短期的培训不同,这个培训班是一个为期两年、四次集中授课、每次授课时间近两周的系统课程。培 训结束后,成绩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培训班”的结业证书。

        民政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者制度。据民政部人事教育司甄炳亮处长介绍,社会工作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制度、评价制度 和使用制度三个方面的建设。其中,教育制度的建设,包括专业教育制度和在职培训制度。民政系统将是大量使用社工的部门之一,对40万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 训,是尽快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现实途径之一。

      “正是在建设社工制度的大背景下,我们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联合举办了儿童社会工作者的培训班。目的就在于提高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 化水平,保证我们与民政部合作项目的质量。”据本次培训班主办方之一,救助儿童会的项目官员张春娜介绍,自2005年开始,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 社会事务司共同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福利和保护模式,并在六省一市建立了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促进对弱势儿童的救助和保护。

        而参加学习的学员们,无论是刚刚加入民政系统的新兵,还是多年的一线工作者,还是从事管理工作的院长、站长,都表示这个培训班对于他们认识和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起到了很大作用。

        刚刚加入民政系统的周宇说,“我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刚开始的时候,对救助管理工作有许多困惑,觉得好像不是自己理想的样子。但是,参加了这个培训班之后,我觉得有了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来自哈尔滨救助管理站的董腊梅在课堂上发言非常积极,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之情也溢于言表。“我们以前都是凭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采取一些 土方法来做工作。来参加这个班之后,系统地学到了很多方法,做工作的时候心里也有了底。”她说,现在站里接了实习生,她也很有信心帮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任 务,并对他们进行督导。她还告诉记者一个活学活用的实际案例。去年年底,他们站里来了一个因为父母离异而流浪的孩子。经过了解,他们发现这个孩子本来是跟 着母亲过的,但是母亲不愿意接纳孩子;而孩子表示愿意跟父亲过,并承诺不再离家出走。但是父亲的家庭条件不好,无法供养孩子上学。“我们一看,得发挥社会 支持网络的作用啊,寻找合适的社会资源来帮助这个孩子。”于是,哈尔滨站通过当地救助站联系民政局,为孩子争取到了城市低保,能够免费上学。“这个案例, 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要聆听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董腊梅表示,回去之后会尽力培训其他的同事,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更 多的人分享。

制度建设与针对性培训结合

        在社会工作者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社工的使用制度,是整个制度建设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甄炳亮表示,民政部正在开展一系列调研和试点工 作,以为社会工作者定性、定量、定责、定岗。正在规划的社工使用制度,一方面应该将原有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纳入社工范畴;另一方面,也将对新的即将进入社 工领域的人员,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进行规范。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和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合作,在社工岗位制度建设方面开展合作试点,以确认社会福利机构中,哪些岗位需要由专门的社工 来做。”张春娜告诉记者,救助儿童会希望能够在中国的社会工作者职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发挥力量。“建立专业的社工队伍,将是我们的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保障之一。因为没有人,没有专业的队伍,再好的理念也无法执行下去。”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的冯立伟院长表示,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正在开展民政部的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在机构设置和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参加这个培训班,让我更加认识到社工的重要性,对今后的试点工作开展,非常有益。”

        而针对此次培训班上学员需求多样化的反馈——管理者和一线工作者的需求是有层次差别的,张春娜表示,今后救助儿童会会考虑多举办一些针对实 践工作者的短期培训班,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社工方法。据介绍,今年九月,救助儿童会将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合作,开展一个针对艾滋病高发省一线工作人员 的短期社工培训班。“希望这种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能够结合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工作技巧和方法。”

        看来,救助儿童会希望通过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提供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又参与制度建设,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建设的进程。这将是救助儿童会今后五年保护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

  • 培训场景
  • 培训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