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助儿童会  |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探索灾区儿童之家建设模式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地震发生后,救助儿童会迅速在当地展开需求评估,向鲁甸县和巧家县发放了750个儿童用品包和12,000个家庭用品包。之后,救助儿童会的工作重心也从灾后应急转向儿童之家建设,促进灾区儿童在保护、教育、健康方面的发展。到2015年7月31日止,共有79,361名受灾人员从救助儿童会提供的救灾紧急物资及儿童之家服务中直接受益,其中儿童45,549名,成人33,812名。


在地震刚发生后的紧急救灾工作中,救助儿童会与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妇儿工委办)合作,先后建立了5个儿童之家,使灾区儿童有了安全的、可信赖的场所与同伴交流、玩耍和游戏,缓解了灾害对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和影响。随着鲁甸、巧家等受灾地区从灾后应急转向居民生产生活的恢复,救助儿童会配合巧家当地政府规划,整合社区资源,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社区主办、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儿童保护机制,搭建儿童保护网络,关注包括受灾儿童、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 “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立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为一体的儿童之家”。 这是立足社区,区别于家庭和学校,为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和保护的场所。是一种以儿童之家为平台,多部门、多机构参与,结合当地实际的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及服务模式,以提高和完善儿童保护和福利体系为核心,推进和实现儿童的合法权利。


为了把这些工作落到实处,巧家县政府在救助儿童会的支持下,创新工作内容,推广和探索可持续的儿童保护机制。巧家县有留守儿童32,524名,占全县儿童数量19.1%。为了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及其它困境儿童问题,巧家县将逐步建立儿童之家,建立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巧家县委办公室、巧家县人民政府还从政策上给予此项工作支持与保障,向全县下发了《关于印发巧家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5年9月2日至4日,救助儿童会与巧家县妇儿工委办联合在巧家县召开了儿童之家建设推进暨培训会议。巧家县妇儿工委办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妇委会主任、全县16个乡镇分管领导、179个村委会的村社区书记或主任、妇女专干共276人参加了培训。巧家县副县长吴顺义在培训会上说“儿童之家建设是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载体和有力抓手。建好、管好、用好儿童之家,能够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社会问题,可以起到关爱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帮助一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重大社会效应。”吴副县长还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作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他说抓住恢复重建有利时机,整合村(社区)现有资源,把儿童之家在恢复重建规划建设时一并规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县所有村(社区)全部建成儿童之家,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健康发展。


培训还围绕国家儿童保护体系建设、现有儿童之家的定位、政府相关部门在儿童之家建设中的职责、以及儿童之家工作规范、巧家县的实践与国家宏观体系建设等内容作了介绍和讨论。救助儿童会还邀请了玉溪市红塔区妇联分享了以儿童中心为枢纽开展的儿童保护工作经验。


同时,救助儿童会还对灾区儿童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帮助培养本土社会组织服务人才和专业人员,建设社区基层志愿者队伍,规范儿童之家的技术和服务。例如,为壹基金在灾区设立的20个儿童服务站和当地妇联运作的11个儿童之家提供技术支持,为儿童工作者开展儿童权利、儿童保护及儿童参与等内容的培训,提供管理和活动组织等内容,培养了205名儿童之家工作人员、志愿者和80名教师,并向他们传播怎样开展以儿童权利为本的工作理念、方法以及社会心理支持和减灾防灾等理念。救助儿童会将继续与当地政府合作,积极探索,为灾区儿童之家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模式和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