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机构动态
学龄前儿童综合发展项目受邀参与“第二届长三角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年会”并做分享


    2024年5月30-31日,救助儿童会受邀参加“第二届长三角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年会”。学龄前儿童综合发展项目经理徐心儿女士进行了分论坛分享,就“在玩耍中学习,面向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心理支持”议题,与各位专家、学者、一线儿童工作者们分享了救助儿童会在上海的实践经验。

    救助儿童会从2022年开始,在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幼儿园和流动人口社区,针对3-6岁幼儿开展了以“社会情感学习”和“艺术疗育”为主题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


社会情感学习(社会与情绪学习)


    儿童早期社会情感学习是救助儿童会基于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 组织的儿童社会情感学习框架,专为3-6岁幼儿开发的游戏活动。2022-2023年,救助儿童会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本土化改编,使活动更符合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和建议,形成了配套的面向幼儿园或社区老师的《活动手册》(含图卡教具)和面向家长的《家园互动手册》。


SEL 3.png

    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角度,我们相信,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多方支持。


SEL 4.png

   

救助儿童会开发了赋能教师、赋能家长的社会情感学习参与式活动和培训,让教师和家长在游戏体验中深入理解社会情感学习的概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情绪能力,再将社会情感学习以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带给儿童。


 

艺术疗育

HEART 1.png

    艺术疗育(Healing a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简称HEART)是救助儿童会开发的一套运用艺术的手段为儿童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教育的工具,旨在用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帮助儿童以及成人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压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自2011年,艺术疗育已经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为遭遇贫困、战争、暴力、自然灾害、疾病等各种困境的儿童提供帮助。2013年救助儿童会将艺术疗育引入中国,结合各地在学校、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灾后临时安置点等的常规活动开展,为压力中的儿童提供帮助。2023年,救助儿童会也将艺术疗育带到了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未成年人保护站(东站和西站)的儿童服务中。


项目可持续发展

易.jpg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民办方宝幼儿园是救助儿童会支持的一所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幼儿园。在经过持续性培训和入园指导后,该园基于救助儿童会幼儿社会情感学习培训内容和活动材料,开展了园本课题研究,形成实施领导小组。幼儿园现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社会领域集体活动,每月开展1-2次教师专题培训及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家园互动方面,除组织家长培训、家长沙龙外,还为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幼儿制定家庭个案观察表,开展追踪和观察,为家长提供指导;还设计了家长情绪记录表,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

    在本次年会中,方宝幼儿园易秋平园长也受邀分享了幼儿园在社会领域的实践经验。

 

项目受益人的话

孟.jpg

孟园长:一名参加上海项目活动的园长,她工作的幼儿园招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


“我们从这个项目中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并从中真正受益,我们感受到热情蔓延了整个幼儿园。老师们也觉得和之前相比,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更知道如何来调整自己情绪,再次回到工作当中。(园所的老师们)变化很大,觉得原来培训真的受益很多。” 


侯.jpg

侯爸爸: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与妻子全程参加家长小组活动,他们的女儿就读于上海一家招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幼儿园


“在学习了用同理心共情孩子之后,我不会轻易和孩子发脾气,我感觉我更成熟了,能跟孩子们玩得到一起,孩子们也更愿意和我说话和分享。”

 

    基于活动开展的经验,我们发现早期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需要在游戏中展开、实践和深化。不仅是儿童,成人也需要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情绪,学会应对压力,从而更好地支持儿童。

    儿童需要被给予多样化的表达机会,社会心理支持服务的活动设计需要将不同的学习方式纳入考虑,例如合作游戏、小组讨论、手偶/角色扮演、绘本故事、表达性艺术等。


    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计3680余名幼儿、60余名儿童工作者和2480余名家长直接受益于救助儿童会在上海开展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


    相信玩耍的力量,共同呵护儿童的心理健康!